新中式与传统中式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工云顶国际集团艺篇
发布时间:2024-01-10 02:01:13

  这些年,古典家具行业蓬勃发展,古典家具设计特别是明式设计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有许多企业和留过洋的“国际范设计师”也嗅到了市场需求,提出并发展更适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中式家具”,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以明式家具为模板融合欧美风的“新中式”产品。

  不得不说,这些设计师,特别是留洋回来的“国际范”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还不透彻,即使懂得“增强民族自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很多人还是做不到从内心出发热爱传统文化。中西方家具各有其美,不能拿中国的东西去套西方的形式,这样盲目将明式家具和欧美家具进行模仿再创造,做出来的家具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中不西的拼贴。根本上说,完全违背了传统家具的本质和我们对于中式概念的理解。

  明式家具虽然简约但并不简单,无论是简洁的造型、挺拔的线条,还是散发着自然纯美的木质纹理都蕴含着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其中光榫卯结构就有上百种,还有各种类型的线条装饰、雕花寓意等,堪称文明古国的瑰宝。现代明式家具大都是匠人们在至今传世的家具和典籍上的模仿和复刻。除了外观造型韵律十足外,雕刻的简素、意蕴的悠长都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那新中式和传统中式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小编上期已经从材质、型制角度分析过,本期我们从工艺的角度探讨一下:

  “不用钉子少用胶,全部结构靠榫卯”。这样的家具结构牢固,经久耐用,可以流传百世。

  榫卯为榫头卯眼的简称,是一种传统木工中接合两个或多个构件的方式。其中构件中的凸出部分称为榫,凹入部分则称为卯。明式红木家具有榫卯结合近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龙风榫、楔钉榫、插肩榫、围栏榫、套榫、挂榫、半榫与札榫等。

  家具的榫卯结构无外乎“榫头卯眼、阴阳互动”的关系。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不只是体现在取悦人们、卖弄技艺,更重要的是运用其科学合理性来使家具长久耐用。这就要求技艺十分精湛的木工师傅,准确地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判断出每根木料的榫头卯眼所受的承受力。

  “手工雕刻韵味足,生动传神自然美”。苏工雕刻的精湛细腻一样也是位列四大作之首。

  中国古典家具四大作:苏作、京作、广作、晋作。苏作家具形成较早,上溯到明清两代。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苏作家具从十五世纪中叶开始产生,一直发展现代。从明代起,江苏省苏州、扬州和南通一带就以制作硬木家具著称,在清代时家具制作工艺大体保持明式家具特点。

  在用料方面,苏作家具用料合理节俭,重在凿磨,工于用榫,善于将小料拼成大的部件。

  生漆原材料是人工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乳白色胶装液体,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生漆俗称“土漆”、“国漆”、“大漆”等。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天然生漆。生漆制成的家具是最有透气性、最环保、最绿色的家具。

  家具每上一次漆,晾干后就要砂纸打磨一次,然后再上漆,再打磨,这样的工序需要反复十几次。

  在此过程中,家具要多次被送入荫房,因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漆膜方能干透。一套明式家具需要一个月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全套的工序。生漆工序繁杂,只有纯手工精做的红木家具才有可能用生漆工艺。

  攒接工艺也是采用卯榫接合之法来完成的。一般用于家具的门楣、围栏、橱柜的亮格以及桌子的牙子、踏脚的花板等部位。

  攒接通常利用小料,拼成各类图案。有的用单纯的图形反复使用,以构成图案,有的以单独纹样组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形式。攒接常见的几何图案为十字纹、回纹式、田字格、曲尺式、万字纹、花卉如海棠花等,还有直连式、斜连式等。

  线条装饰是明式家具工艺中的基本语言,以丰富多彩的“线型”即“线脚”来表现、来衬托整个家具的装饰。明式家具中常见的各种线脚,如阳线、洼线、皮条线、竹爿浑(竹爿圆弧形的线脚)等。线脚要做得流畅圆润,凹凸自然,线型饱满韧性,并且打磨得自然流畅,需要高超的技巧。流畅有力、优美挺括的线条是一件精湛的古典家具的“经络”和“气脉”,提升了家具器物的精气神。在它简素的外表下,蕴含着如同五线谱般的律动线条。

  明式家具的线条也如同中国书法的线条云顶国际集团,能从其中感受到一种天然的优雅和简朴的设计理念。书法重“简”,寥寥几笔,直抒胸臆。明式家具亦重“简”,在满足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精简的线条构架成器体,随意地就流露出挺拔、优雅的气质。

  新中式家具的工艺大多是机器化大生产,没有手工的质感和温度,更是没有文化沉淀的意蕴可言。